第(3/3)页 “丞相,这眼下北伐在即,您又为何大费周章地整这一出假死的戏码?” “倘若当真有人在这个时候图谋不轨,那……” 听着马谡的话,诸葛亮轻摇羽扇,面色也逐渐变得深沉: “我现在假死以试朝政,倘若有人心怀不轨,我尚且还能左右。” “若是我在北伐之时发生不测,届时朝中大乱,又当如何?” 说到最后,诸葛亮的语气已蕴含浓浓沧桑。 马谡也随之一愣,陷入沉思。 “北伐在即,在离开蜀都之前,我要借着这次假死,为陛下一试群臣,看看究竟何人能在我之后,扛起这复兴汉室的大任!” “试出一批能臣忠臣,到时候我领北上,也就能将这朝中大小之事放心托付!” 马谡听着丞相的良苦用心,不禁感慨起来,思索过后,马谡皱着眉头问出了心中的疑问: “那……满城文武之中,丞相最看好何人?” “相府长史蒋琬,沉稳可靠慢条斯理,勤恳踏实,乃是继我之任的不二人选。” “黄门侍郎费祎,处事灵活,为人聪慧,善于交际,也可以考虑!” “汉中都督魏延,为人能干,治军也好,理政也罢,也都极为擅长,就是为人刚烈,这点不好!” “中监军邓芝韬略第一,尚书令谯周文治斐然,侍中董允忠诚正直接,此三人也是可造之材!” 诸葛亮悠然回答。 一时间,马谡在脑海中将这些人全都过了一遍,蒋琬费祎魏延,这都是丞相亲信,其他人也都是朝中的干臣。 想到这里,马谡不禁再次问道: “那杨仪杨长史呢?杨长史也是您的心腹啊?” 诸葛亮摇了摇头: “杨仪虽然跟了我多年,也算是忠诚可靠,但在朝中资历尚浅,且为人较为张扬,相较而言,所有人中,他最不可能挑起大梁。” 在诸葛亮看来,自己所有的亲信之中,虽然杨仪和自己最亲密,但是继承自己的衣钵,即便是魏延马谡,也要比杨仪合适! “想必,在我的死讯传开之后,蒋琬和费祎会最先出面,稳住局面!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