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她放慢速度,找到卖菜卖食品的地方,就把青菜白菜菠菜之类、当季的蔬菜拿出来问,有没有人收购。 还真有人收。就算没人收的菜,因为这个点是买菜的点,竟然也有人来问秦凝的菜怎么卖。 秦凝瞅着没人太注意的地方,就随机的卖一点,一角两角的,因为她的菜实在是鲜嫩的很,很多人看见了都忍不住想买,一会儿的,竟然也卖了四五块钱。 秦凝怕太引人注意,就卖一小会儿就继续骑,遇到下一个集镇再下车卖菜,跟后世打游击出摊的摊贩一样。 等到再骑过几个公社,路两边种的农作物不一样了,秦凝观察着,找了一户人家停下来,向一位老人打听:“阿婆,你们这里种稻子啊?” “是啊。你哪里的啊,听口音不是这里人,你们种什么?” 江南这个地方,往往过一个集镇,口音就不同了,一听就能听出来。 秦凝就告诉她:“我是清溪公社的,我们种棉花。阿婆,我们地里的番薯可好吃了,我拿番薯跟你换一把稻谷可以吗?” “一把?就一把?”老人家睁着浑浊的眼睛使劲确认着。 “啊,就一把,只要一把。” 这个年月,粮食是不能私下买卖的,倒卖粮食是大忌讳啊!但一把稻谷实在不算什么,地里掉的、鸟偷吃的都不止。 秦凝就用这个法子,一路过去,换了三五斤稻谷,她要种在空间里头。 她也换别的空间里没有的蔬菜。比如一些蔫头巴脑的西红柿啦,人家当观赏植物的辣椒啦,有什么换什么,这年月的菜基本没农药,有些东西看着不好看,但秦凝相信,只要种在空间里就会好的。 所以,等秦凝到达县城的时候,她卖新鲜蔬菜卖了有二十几块钱,换的种子或者植物也有七八种,而怀表上的时间,已经指向了十一点半。 这会儿就要打听路了,毕竟是县城,人比集镇多了好几倍,店铺也挺多。 秦凝打听了三四个人,才骑对了路,到了县城的百货公司。 百货公司里的人熙熙攘攘,因为收银都是通过一根根钢丝、从柜台滑到收银站的,所以人走在百货公司,会看见收票的夹子在头顶上“嗖嗖”的来去,交易十分频繁,看着也有一种特别繁荣的样子。 其实想想就明白了,人口近百万的县城,总共就这么一间可以买到实用东西的店,今天又是星期天,那商店能不繁荣吗? 秦凝好不容易挤到卖缝纫机的地方,售货员少,买的人多,询问事情就像是吵架似的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