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已经是八月末了,天气不再那么热,早晨的时候,穿一件长袖衬衫就十分舒适。 秦凝现在起的并不早,早起了没什么事情做。 今天她比平时早了一些,但出来灶间的时候,许良保已经煮好了粥,许春燕已经坐在饭桌上喝粥了。 许春燕看见秦凝过来,甜甜的喊:“姐姐,早,粥我帮你晾着了。” “哎,春燕早,谢谢春燕。” 秦凝走去和她一起坐了,和许良保打招呼:“叔,早。我娘呢?” 许良保憨厚的笑:“小凝早。你娘我让她再睡一会儿,这几天队里都是安排她们在棉花地里抓虫,怪累的。” “哦,好,那叔你等会儿跟她说一声,我今天下了班,会先去一趟舅公家再回来。” “好。” 秦凝吃了粥就走,自行车很快到了一个小村巷。 秦凝熟悉的走到一户人家门口,人没从自行车上下来,拿脚支了地就停着了。 她现在又长高了好些,快一米七了,比一般的江南姑娘都高,她就这么往门里轻喊:“王妙,王妙?” 立刻有人应声:“哎哎,秦老师,我们马上来啊!” 一会儿的,王妙的娘就笑着,拉着王妙出来了门口:“秦老师,你吃早饭了没有啊?没有的话,我烧鸡蛋你吃?” “谢谢孃孃了,我吃过了。给王妙坐上来吧,要赶紧走了。” “哎,谢谢你啊,太谢谢你了,真想不到,我们王妙也有能赚钱的一天!” 王妙已经九岁了,身高比以前也长了好些,但智力并没有增长,看见秦凝,一味憨笑着,眼里的欢喜,却十分明显,她背上还背着个鼓,远远看着,像只蜗牛。 王妙的娘将王妙拎到秦凝自行车后头坐了,秦凝说一声:“王妙,抓紧我啊。”一只脚一点地,便骑出了村子。 王妙的娘在后头喊:“王妙,要听秦老师话啊!” 王妙并不应声,只紧紧抱住秦凝的腰,把脸贴在秦凝背上。 秦凝载着王妙,径直到了文化站,陶丽芬带着几个和王妙差不多大的孩子,已经等着了。 陶丽芬见秦凝来了,便冲几个孩子招招手,上了一辆小卡车,秦凝把车停好,自己先下来了,再把王妙拎下来,直送到卡车上,看着王妙好好坐着了,才退回来和陶丽芬讲话。 “行了。人我给你带来了,回头你回来直接送她家去啊。” “嗯,放心,我知道的。哎呀,真是想不到,这么个……细娘,竟然现在是我们的宝贝!人家还点名要她去表演呢!我走了啊,今天回来肯定迟了,还要和老红军吃饭什么的呢,明天见。” 陶丽芬看着车子上的王妙,和秦凝感概。 秦凝目送着她们离开,也很感慨。 谁能想到呢,一个人,就算智力不够,但只要肯专注一件事,努力的去做,假以时日,竟然也是能出彩的。 王妙这个孩子,一开始打鼓怎么也抓不住节奏,拿着个鼓乱敲,后来她娘来找秦凝买了一个鼓给她。 当时王妙的娘非要给一篮子鸡蛋,秦凝买了鼓送去,便没收人家鼓的钱,顺带的又指点了王妙一下。 在这期间,秦凝发现王妙一打鼓就开心,开心的手舞足蹈的。 秦凝便干脆教了她几个舞蹈动作,让她一边打鼓一边跳,还怕她记不住,画了图,跟她说,不会的话就照画上的做。 前后总共去教了有三次回,王妙的娘很感激,跟秦凝说: “好,我知道了,我看了这么多次,我也记住了,可不敢耽误秦老师这么些功夫,以后我来按着你说的,天天就让她那么练。” 秦凝真没当什么事,孩子开心就完了,但她也确实忙,不可能常常的去看王妙,便也随她们去了。 半年以后,王妙的娘喜滋滋的给秦凝家送年货——一篮子鸡蛋: “秦老师,我们家王妙现在跳的可好看了!我们队里过年领工分的时候,队长还让我们王妙去跳呢!大家都拍手,拍手!” 秦凝依然没怎么放在心上,母亲看孩子,总是好的嘛,她只鼓励了王妙的娘几句,想着只要人家高兴也是一件好事。 再半年,有一回许春燕回家来说,她们班里头,有个和王妙一个队的孩子就在班里说了,说王妙跳起舞、打起鼓来,根本不像个脑子有问题的,可好看了,现在那孩子队里的小朋友,也爱跟王妙玩了。 秦凝便特意抽时间去王妙家一看,还真是!王妙跳着舞,敲着鼓,身姿婉转,鼓声欢欣,眼里都是神采,竟然能把看的人感染得也想跳起来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