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难道真的是皇帝自己放出了风声,只为将他坑上一把? 不可能! 皇帝没有这么蠢,也不会有那么聪明! 他绝不会蠢到放弃拿回玉玺的机会,也不会聪明到猜出自己真正的想法,真正的野心! 听着远处的黑暗之中传来鸡鸣狗吠之声,期间夹杂兵士行进的声音,老百姓哭喊的动静,他知道对张逸云的搜捕已经开始。 但却一定搜不到他。 虽然他不知道具体经过究竟怎样,不知道张逸云究竟是得了什么人的帮助,又是如何逃出大狱,但是他既然能顺利逃走,便不会那么轻易被搜到。 救走他的人,又是谁呢? 难道真的也跟王莽有关?! 王莽,又是王莽! 他心中愤怒,但头脑却异常冷静。 他从来都知道,自己不如王莽。 不论出身家世,还是才学智识,自己都不如此人。 曾经他一直以为,两人有一点是一样的,那便是胸中都有一份抱负,一份推陈出新,改天换地的抱负! 两人曾经同在太学学习,互相之间却没什么来往,直到后来他在天禄阁做校书之时,王莽当了一名黄门郎,宦途之上同样不甚得志,才互相熟识了,经常在一起饮酒闲谈,褒贬时事。交往越深,刘子骏便越是惊讶地发现,这个王莽的政见思想,在很多地方都与自己不谋而合! 他们都对今文经学门派森严,垄断官学,压制和排斥其它学派的现象非常厌恶,都想要再古文经学中去寻找施政治国的办法,也正因此,曾几何时,他们互相引为知己,无所不谈。 但是之后王莽靠着叔父王凤的提携飞黄腾达,刘子骏却仍然在书卷堆里做着他的闲散将军,两人的道路便渐行渐远。 直到此时,刘子骏才终于发现,那王莽并非与自己政见相同,互相理解,而是他能够理解自己所思所想,所以看起来才与他理念契合,成为他的知交好友! 但实际上,自己却不能理解他的思路,不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! 王莽扩太学,建义庄,支持学子,扩展文脉源流,这些事情他还是能够看懂,知道他的目的所在,但是他不仅在劝学一道上有所建树,他的智识好像是无穷无尽的! 他能与氾胜之讨论农学,令其心服口服自称弟子,他能与杨若虚论道,让其思索一昼夜而不能对答,他所献“安汉七策”,聪慧如刘子骏,一开始也未把握其中奥秘,直待七策起效才恍然大悟,扼腕长叹。 刘子骏之所以想要攫取权势,只想干出一番事业,为大汉开辟新局,其实有一个他自己都不愿说出的原因:他是在跟王莽较劲! 谁又能想得到,曾经的知交好友,今日竟然站在了对立面上?! 但是此时此刻,又有谁知道,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司马王巨君,又是站在了多少人的对立面上?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