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大汉以孝悌治天下,何武身为三公之尊,却不孝后母,说出去可确实不太好听。天子正烦这何武有事必奏,让其束手束脚,此刻得了这条检举,顿时大喜过望,下诏以何武不孝,将其免官就国。 其实这何武也是冤枉,他早先便遣属吏去郡国迎接后母,但适逢孝成皇帝驾崩,属吏害怕社稷动荡之际,路上有人打劫作乱,是以迟迟不敢出发归还,以至于耽误至此,让人拿住把柄。但是何武如何不知,天子只是想找个理由贬谪自己罢了,这些理由,也没必要分说。 何武既去,大司空一职空缺,天子便让太傅师丹就任大司空,腾出来的大司马一职,便让傅太后的堂弟傅喜,也就是自己的远房舅舅担任,满朝文武无人敢言。 三公之位,柱国之臣,就这么轻轻巧巧换了一位,朝中不是外戚一党的臣子无不心胆俱寒,但那些佞幸小人却看到了机会,欲图自己富贵,偏又设法讨好,纷纷揣摩圣意,对剩余几位老臣大肆攻讦。 于是左将军彭宣也被人找到软肋,道他在东平王处做过官儿,算是诸侯国人。按照成例,诸侯国人不能在宫中值宿、担任警卫,更不能担任将军等主管兵马的重要位置。 当然,只要天子不深究,这倒也无所谓了。可是前一段时间,彭宣的儿子彭舆娶了淮阳王的女儿,两方结为亲家,若再继续呆在左将军之位,可真是犯了忌讳。 你是藩王的亲家,又做了领兵的将军,万一有了反心,却要如之奈何? 于是天子便顺理成章下诏,除了彭宣的左将军印绶,让他以关内侯的身份归家去了。 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,第三个遭到免官的,竟正是天子的太傅,新就任大司空的师丹! 却说这师丹是天子老师,如何败亡得如此快法? 原来这师丹也是一位铮臣,此前董宏提议要为定陶王后、王太后上尊号,他不顾师与天子的师徒之义,竟带头反对,直言驳斥,让天子都哑口无言,降阶谢罪。早在那时,天子便在心中凝了一个疙瘩。 现今天子偏向母族之意尽显,立刻便有郎中冷褒、黄门郎段犹二人奏言,请去除恭皇后、供皇太后的定陶藩国之号,为恭皇也就是天子的生父,在京师立庙。天子固然愿意,朝上群臣也无异议,但偏偏有那么几人,直言不合宗庙规矩,不肯顺从! 这三人,便是师丹、傅喜和孔光! 师丹是天子的老师,傅喜是天子的舅舅,孔光早已谨小慎微,不敢行差踏错,但到头来提出异议的,竟然是他们三个! 朝堂之上自有耿骨,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,首先都是大汉之臣! 傅太后大怒欲狂,逼着天子独断专行,但这些重臣所议甚正,未便违反。三人之中,数这师丹最为敢言,天子便想着如何武一般,找个因由将这个先生免了官才罢。 不几日后,师丹写疏奏事,那属吏抄写书稿,传给了外人观看。孔乡侯傅宴得知此事,上疏称师丹擅自将给天子的奏疏传给外人观看,是大不敬。天子得此奏疏心中快慰,立刻将此案发交廷尉查办,做实了大不敬的罪名。 天子不念师徒之义,下诏将师丹免官夺爵,直接算是废为平民,其狠心程度,让百官为之胆寒,还是尚书令上疏为其求情,说夺爵之举过重,会让世人以为天子苛厉,天子这才重新赐爵师丹为关内侯,令其回家养老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