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6章 今天也保命了-《颓废美人,靠苟爆红了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博物馆展厅里。
    徐教授侃侃而谈,终于在他的声音中,包软软走到了前排,敢凑近看一看这个珍贵的书法藏物了。
    她真的不敢轻举妄动。
    心怀虔诚、恭敬。
    以及那么一丢丢向往。
    这副字,是1400多年前的作品。
    她知道一些皮毛。
    这位书法大师,也是1400多年前的长寿之人,活了88岁。
    她看过一些文章。
    早期人均寿命只有35岁不到。
    这说明这一片书法残页真迹的笔者——是当时远超平均寿命的一位长寿者!
    包软软走到玻璃柜前,小脸就不由流露出向往、尊敬以及打从心底的钦佩来。
    “大家对书法的了解有多少?”
    徐教授习惯在学校上课。
    现在上录制节目,也想要提问。
    他一眼望过去,结果就看见了几个躲避的眼神。
    几个艺人年纪小又都是早就进艺校的,对于历史真的不在行。
    在这种录制镜头前,新人还特别害怕说错话。
    在专业节目上不表现没关系,顶多镜头少。
    但如果班门弄斧,说错话,那可就在全国人民面前出大丑了。
    就算不是直播,是录播,但万一节目组把他们说错话剪进去了呢?
    而且,历史告诉他们,艺人不要营销什么学霸人设。
    翻车的太多了!
    不懂就是不懂。
    他们愿意做个弟弟。
    当徐教授目光扫过年轻人,结果一个一个低下头,他内心也有些小失落。
    只能自己继续说。
    但刚要开口,却见到一只手弱弱地举起来。
    徐教授不由眼睛一亮,“小包,你说说看,说错了也没事。”
    包软软的一双眼还黏在这玻璃柜上。
    这可是长寿人写的字啊。
    她都不舍得眨眼。
    手都不敢碰在玻璃柜上,怕损坏了它。
    只敢靠近一点点,闻闻这庄重的味道。
    “嗯,”她小脸都是憧憬,神圣的光辉,“我来参加录制前,略微了解过一下。”
    诚实。
    这个孩子相当诚实。
    把临时抱佛脚都说出来了,一点都没有给自己粉饰。
    徐教授一听就点头,鼓励地亲切笑。
    薛伯康更是暗中赞赏。
    能在镜头前,承认自己的缺点,实在不易。
    就连他这种老江湖,都未必敢说真话。
    人越老,越难做到这种真。
    而包软软接下去说的,更是让在场四位年纪都在五六十以上的推宝专家,刮目相看。
    “书法,需要每天持之以恒的练习,忍受枯燥。”
    “运笔的时候……”
    包软软还做了个虚握毛笔的姿势,小脸认真。
    “肘、肩、指、腕放松,灵活运笔,又要相互配合,将全身力量送到笔下。”
    “身体要正,头不能歪。”
    “日积月累,在笔锋之中,筋骨舒展,人的精气神就被锻炼到了。”
    就跟太极一样。
    每天坚持,日积月累,身体得到了缓和却有力的舒展运动。
    比只是躺着、坐着不动的人,要更为健康。
    包软软猜测这是其中一个长寿的原因。
    说出来的时候,还有些脸红。
    “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,徐老师您觉得呢?”
    你说的对。
    徐教授眼睛一亮,虽然不是讲的特别深刻,很泛泛。
    但显然,这孩子抓到了书法的要点之一。
    坚持。
    运笔的精气神。
    这见解很不错了。
    其他三个推宝人,也对她欣赏地颔首。
    至少这丫头最敢说。
    也没有说错。
    这份勇于发言,还提前做了功课的认真,就也值得表扬。
    “看来小包你对书法还是有一些兴趣的,有没有学过?”徐教授关切地问。
    没办法,跟他互动的只有她一个。
    他只能怼着她问了。
    “没有学过。”
    包软软脸红,她最近都在剧组拍戏。
    还没有时间。
    但以后可以考虑,每天练习书法,作为一个兴趣爱好,延年益寿。
    “我写字没什么天赋。”
    “但之后,我也想学大师,能够在每天忙完,写写书法,凝神静气。”
    “陶冶情操。”
    精神压力松懈,休息且快乐。
    人就平和了。
    平和就不容易暴躁、焦虑,身体会变得更加健康。
    疾病就追不上我!
    包软软说着,就狠狠心动了。
    向大师学习!
    她小脸上都是莹莹光彩、一副学习到了的大彻大悟模样。
    跟旁边三个也专心听讲、却缺点领悟的年轻艺人,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    关键她还很真。
    在场四个推宝人,上了年纪。
    两个是每年都给学生们上课、二三十年来带过不少学生的教授,一个是接触人、管理人的企业家,一个是收藏协会的老专家。
    四个人看包软软,都看得出来,她没有在表演,而是真心实意地喜欢书法,想要练习。
    此刻,就见她低头,朝玻璃柜里的真迹看去。
    两眼都在发光。
    膜拜,叹为观止的仰望高人。
    徐教授继续讲解这幅行书,说到笔锋与干笔、湿墨的结合变化,锋利如剑,又游走如丝。
    站在旁边的薛伯康,正听得过瘾,就听见旁边一股小小的倒吸气声音。
    转头一看,就见是身边的小丫头,一张脸跟着徐老的讲解,那是如痴如醉,像是饮了三日醉美酒一样,彻底被他的解说迷住了。
    她一双眼那是忙得不可开交。
    一会认认真真看字帖,一会又听到老徐说的锋利笔锋,忙又无声一哇,赶紧又低头去找他说的对应地方。
    那是比在场任何一个人都要投入。
    好像跟着老徐的讲解,把每个字都要印到她脑海里去一样。
    真是……乖!
    薛伯康脑海里不由闪出这个结论。
    他儿子是绝对没这么听话的。
    独立地太早。
    从来就没拿这种认真听话的表情看过谁。
    他现在看包软软这小丫头,觉得那真是比自己家儿子乖多了!
    怪不得身边朋友,但凡有女儿的,都闭口不提儿子只谈女儿的事情。
    女儿可真是比儿子好多了。
    薛伯康看着包软软,越看越羡慕。
    怎么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呢?
    而包软软听着徐教授的讲解,也几乎忘记,她是来干嘛的了。
    因为这眼前的字帖,确实太吸引她了。
    笔锋如剑、又如铁丝般有力,游刃有余,这大师果然身体好!
    力透纸背,遒劲凛冽!
    她越看越赞叹。
    直到徐教授推宝结束,问他们四个小艺人觉得怎么样,有没有什么问题。
    “徐教授,行书的代表人物……”
    “好像大家讨论的比较多,是他的楷书……”
    徐教授一个个回答,但轮到包软软,他只收到小丫头一个大拇指!
    徐教授一愣,转而哈哈大笑。
    薛伯康都不由轻笑着摇头。
    “那我的宝藏推荐就到这里。”
    “下面请薛伯康先生讲述他今天的推荐宝物。”
    包软软顿时一张陶醉的脸,秒变郑重。
    想起了她的任务,忙看向狼人。
    一秒,她眼底又闪过一丝挣扎。
    薛伯康。
    这个名字,之前还不觉得。
    现在看完书法……她就觉得这个名字意外的吉利……
    薛伯康。
    伯伯很健康。
    包软软一阵沦陷。
    突然觉得她自己的名字,怎么就不是这个格式呢?
    有点小羡慕,是怎么回事?
    薛伯康走上发言人的位置,很快就发现下面几个年轻艺人都期待地看向他,除了包软软这个小丫头。
    她表情挣扎。
    看向他有点格外的‘敬重’、还有点‘羡慕’?
    薛伯康第一次从小辈的眼神中,看出几分堂而皇之的羡慕来。
    还没等他思考明白,工作人员就推上了他本次推荐的粉彩花瓶。
    再看小丫头,就见她表情突然变了,眼神黏在了这只九桃天球瓶上。
    然后有些挣扎地看了他一眼。
    薛伯康:“?”
    饶是他快退休的人了,也硬是没读懂她的眼神。
    “今天我选的是一只官窑粉彩天球瓶。”
    “借此,来解说下我们国宝瓷器的发展历史,以及瓷器图案、色彩随时代变迁的演化。”
    他一说,就见面前的包软软往前走了几步。
    好像生怕离得远,都听不清楚。
    这可比刚才听老徐说话,更积极了。
    薛伯康心里一阵摇曳。
    感受到了家里有小棉袄的一丝丝快乐。
    但很快,他发现小姑娘不是讨好他,而是比刚才更认真了!
    甚至,她还从自己的旗袍小装饰绒毛挎包上,翻出了一双……一次性手套。
    “我可以摸摸吗?”
    “就隔着玻璃柜?”
    包软软小心翼翼地问薛伯康跟博物馆工作人员。
    好像生怕被他们拒绝。
    就连薛伯康,向来自持冷静,平时决策向来不被人情所左右。
    心里都有个声音在动摇。
    “可以。”
    博物馆工作人员先笑着开了口。
    “隔着玻璃柜没事,你还带手套了,轻一些,身体不要靠在上面,戴手套摸一下没事。”
    包软软松了口气,整张脸都灿烂了。
    薛伯康更是觉得她好玩。
    他先讲天球瓶的形,再讲它的釉色。
    包软软就已经轻轻隔着玻璃柜,把手贴在了上面。
    “你有什么感觉?”薛伯康觉得有些好笑。
    包软软吸了吸鼻子,“一种欣慰。”
    薛伯康愣了下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