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仁山先生的故事,还真的是有趣啊,怎么说呢,奇人必经奇事,或许,这就是所谓的命中注定吧。” 徐行微微一笑,他对于仁山的故事并不是很感兴趣,事实上,仁天的信中,几乎已经把一些过去发生的重要事件,描述的差不多了,仁山只是起到了补充细节,和带入他个人主观情感的评价罢了。 大概是三十年前,那个时候,仁山只不过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小男孩,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和态度,都停留在吃好的,喝好的,玩好的,每天吃饱喝足,玩累了就睡觉,然后第二天继续重复,他很讨厌那些枯燥无聊的书本知识,但是对于老师教导的另外一项课程,他却是非常的热爱。 仔细想来,仁山的老师,却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,他除了教导一些基础的知识以外,还会传授一些内家的武功给仁山,当然,作为一个武者,或许武功对于仁山而言,作用并没有普通人那么的明显,不过,除了文化课和武术课以外,老师还会悄悄咪咪的,偷偷摸摸的教导仁山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。 正如同《孙子兵法》所记载。 “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” 这句话是孙子兵法的首言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,懂军事的人,自然懂,不懂军事的人,解释了也是没有任何意义,其实这句话的意义,并不是在于本意,而是在于孙武想要传达的一个核心理念,不管是个体,还是群体,不管是小家庭,还是大国家,本质上,都是以人作为组成单位的,既然是人,那么就会生老病死。 如何在有限的生命,有限的智慧之中,更加合理的运用,更加紧密的团结,是孙武想要传达的核心理念。 军事力量,是维持内外和谐安定的必备条件,对内,可以维护社会秩序,让一些不守规矩的人,受到惩罚,对外,可以维护国家的安定和地位,就算不选择扩张领土,也可以守卫边疆,毕竟,手中没有剑,和有剑却不用,完全是两个概念。 兵法之精妙,不在于兵卒之管理,之勇烈,不在于将帅之机敏,之深谋,而是在于兵卒服从将帅,将帅体恤兵卒,彼此之间,相辅相成,组成一个上下一心,团结友爱的强大军队。 盖古今雄武之师,上至将帅,下至兵卒,同心同力,攻必取,战必胜,无往而不利,正如同汉丞相曹孟德所言。 “吾任天下之智力,以道御之,无所不可。” 兵法对于仁山而言,正如同宝马配英雄,原本就武艺超群,并且还拥有顶级的武灵,看起来如此完美的人,应该没有什么事可以让他感觉到头疼的,不过,再锋利的矛,也无法刺穿水,再坚固的盾,也无法阻挡风。 俗话说,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,仁山这些年来,一直都是挫折连连的,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,更多的问题就接踵而至,仁山和徐行不同,徐行是一个不择手段,并且不认为人言可畏的毫无道德原则的杀人魔,仁山相对来说,没有什么原则性可言,但是他对自己,有最基础的道德要求,经年累月,看惯了身边的朋友,战友的凋零,让他明白了生命是那么的脆弱。 正因为脆弱,所以才宝贵,才至高无上的宝贵,也正因为认识到生命的宝贵,所以才产生了敬畏之情,更何况,仁山始终坚信,“大丈夫有所为,有所不为。”该做的就做,不该做的就不做,不像某个动不动就杀人,明明没有生气,也把暴力施加在无辜的人身上,残害他们宝贵的生命。 “徐行兄弟,也不怕你笑话了,俗话说,不是一家人,不进一家门,你我虽然相差了二十多岁,但是你能理解我,倒也是一件有缘分的事,不如,你我二人,结为异性兄弟,不知道,你嫌不嫌弃。” 仁山在倾诉完了一番内心深处隐藏多年的苦恼之后,果然是神清气爽,就好像憋了一堂课的尿,终于释放了出来一样舒服。 “仁山先生,关于你吩咐的事,我是肯定尽全力完成任务的,但是结为异性兄弟的事,我觉得,还是太仓促了,如果我能完成任务的话,再讨论结拜的事吧。” 徐行双手抱拳,作揖行礼,假装出一副非常严肃正经的模样,事实上,他是话中有话的,所谓尽全力,其实就是尝试性的做一做,完成不了,也不是自己的问题,所谓太仓促,其实就是以现在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合适,婉拒了仁山。 不过,仁山是不可能因为这种无聊的事而感觉到有一丝丝的生气的,毕竟,他有求于人,就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,更何况,徐行也并没有正面表露出拒绝的意思,至于成功还是失败,仁山的想法也比较简单。 如果成功了,给点无关紧要的奖励,再拉拢一下这个所谓的吴城城主,毕竟,他还是个少年郎,再如何的有手段,再如何的有权谋,内心深处的肮脏程度,肯定还是不如自己的。 如果失败了,徐行肯定直接自觉无颜,也不会回来找自己,到时候,就再拖一拖时间,等待新的倒霉蛋,小白鼠来越城给他打白工就完事了,毕竟,仁山好歹也已经是个三十九岁,身经百战的中年人了,再不济也要比徐行奸猾许多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