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六章:现实很骨感-《驶向欧洲的班列》
第(2/3)页
蓝图规划的到是十分详尽,服务功能设计的也很健全。他只想到开发区的那些工厂,生产出来的成品或者进来的原材料,都可以经过这个“铁路货运站”中转、仓储或者运输,但他唯一没做的,就是有关市场货源的详细论证。
如果只是搞一个简单的货运站,那当然是无所谓,不过就是几间仓库,配套上装卸机械也就罢了。但关键张东这个人喜欢尽善尽美,这也许是有钱人的通病,如果没有那么多钱,也就不想那么多事了。
因此张东是有多少地,就盖多少房子,功能尽可能完备,光装运货物的月台就修了四五条,可他就不想想,你的货源能满足这么大的货运站的需要吗?即便你有了货运站,铁路让不让你并入主线铁路。给不给你在计划内拨车皮,这一切都要决定货源,没有那么大的货运量,满足不了铁路的要求。谁会理你?
而且,财大气粗并不是家家都具备的,开发区的工厂建设可就没有他这速度了,因为资金问题,也是断断续续的开工,货运站和当地的工厂是连在一起的,开发区内的道路建设也没有完全搞好,因此还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的要求。结果自然是没有生产,就没有产品,没有产品,就没有货源。
工厂的建设拽了货运站的后退,为它后边发展带来了危机。
结果那么好的一个货运站?只能孤零零、硬生生的扔在那里。就像一座荒原上上的宫殿。看着这座投了巨资,浸透了自己心血的铁路货站,几十个大仓库,好几个月台,四五条铁轨专用线,就因为没有那么大的货量,满足不了铁路的要求。无法并入主线,无法顺利开通,这让他十分失望。
但毕竟他兜里有的是钱,面对这么一个窘境,张东也只是一笑了事,“先搁着吧,等工厂完全建立起来就好了”,嘴上是这么说,一百个不在乎,其实在心里,还是十分刺痛,为了自己的盲目热情,交了一笔不菲的学费。
他却不知道,他马上就要碰到一个贵人,两个人谈论的话题,却让他的这个“铁路货运站”插上了翅膀,很快就会腾飞起来。又成就了他一次人生创业的大好机会?这个人不是别人,就是带着课题,来考察“班列”的常建铭。
听说张东手里居然有这么一座功能完备的货运站,常建铭眼睛亮了,联想到自己这趟来的任务,不就是考察中欧班列的事吗?如果能在那个地方有这么一座货运站,作为班列的起始点,装运存储集装箱,那可真是不错。
“我建议您把这个货运站,改造成装运国际集装箱的CY或者CFS”,常建铭的话把张东说晕了,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