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长安乱 第六十六章 乐极生悲今日事-《九鼎风云志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来了!贲丽把心一横,如实禀道:“自然听说了。荧惑守心,乃是大大的灾异,主不利国家!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天子不置可否,只是继续问道:“那要怎样应对?”

    贲丽答道:“根据天人感应的道理,这天降灾异便是对人主的警告,象征着山河不稳,祸乱将生。但是只要圣上上体天心,多施仁政,保国顺民,必也能感动上苍,将这灾祸消于无形。”

    这是他一路琢磨良久的说法,我既没有歪曲事实,又将这大祸之兆轻轻掩盖了过去。若是没有祸事,那自然是我说的对,就算以后发生甚么祸事,也是天子施的仁政不够,也与我没什么干系,如此岂不美哉?

    但是天子皱着眉头,好像并不满意这个说法,冷哼一声道:“坏话好话都让你说了,我只问你,这灾异之兆,要怎么应对?”

    贲丽张口结舌道:“只要多...多多施仁政啊...”

    天子不耐烦地打断他道:“具体点!什么叫多施仁政?古代有没有‘荧惑守心’的先例?都是怎么做的?”

    贲丽当然知道春秋时期“荧惑守心”的故事。楚惠王三十七年,天生“荧惑守心”异象,分野在宋。宋景公忧心忡忡,问那司星官子韦。

    子韦说:“可以将灾祸移给相国。”景公说:“相国是我的股肱之臣,怎么能移祸给他呢?”

    子韦又说:“可移祸于人民。”景公又答:“国君全靠人民的支持,怎么能移祸给人民?”

    子韦曰:“可移祸于国家收成。”景公怒道:“国家收成不好,人民困乏,我又当谁的国君去!”

    这宋景公敬爱百官,保护人民,即使有荧惑守心之相,终于也没有降下灾祸。可是,这跟贲丽说得又有什么区别呢?只不过他直接对天子说了结果罢了,怎么天子还不认可呢?

    难道...天子也要走一下这个流程?

    贲丽惊疑不定,嗫嚅道:“那...要把这灾祸移给丞相吗?”

    天子眉头舒展,点了点头道:“嗯,就这么办!”

    啊?这流程不对呀!不是应该谦辞一番,坚决不从,博一个仁君之名吗?天子怎么就直接点头了呢?贲丽听见天子这话,顿时傻了眼。

    只见天子招来侍曹,便即传出口谕,要召那丞相翟方进入宫议事。贲丽僵在那里,冷汗涔涔而下,只觉自己仿佛背上了一口天大的铁釜,恨不能立刻出宫离去,但圣上未曾开言,他也只能待在原地,如坐针毡。

    相府之中,一道口谕拍马传来,宣召丞相立即入宫议事。翟相不疑有他,整理袍服,便跟着天使上殿而来。

    上得殿来,他便觉气氛不对。平日天子找他这个丞相商议要事,无不是群臣环绕,或是三公,或是九卿,至少也有几位尚书、议郎作陪,为何今日这殿上除了天子,只立着一个闲散议郎贲丽?

    难道天子是要说什么私事?

    向着天子叩拜已毕,翟相又向贲丽略一拱手,以示见过了。但看这贲丽脸上一脸苦相,却似含着一个麻核,欲言又止。但御前没法私相交接,只能等一会下殿后再找他问个究竟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